火山飛瀑雪峰皓,
仙境凡塵一念遙。
重臨雪巔期有時,
江山美景不忍老。






大理石洞穴
大理石洞穴是這次智利之行的重點之一,事實上,我已經籌劃、夢想造訪此處很多年了。這趟大理石洞穴之行真是不虛此行,可以説非常成功。
拍攝大理石洞穴有幾個難點,讓我在這裡一一敘述:
一、天氣。雖然説我們戶外照相是靠天吃飯,可是,在大理石洞穴天氣因素可以説是百分之八十以上的重要。大理石洞穴是分布在一個湖泊之中,而這個湖泊的天氣變化非常極端。一分鐘之前可能豔陽高照,一分鐘之後可以傾盆大雨,絕不誇張,因為我就經歷了這樣的變化。根據當地人的建議,最好的時間是早上,越早越好。所以我在早上 7:30 最早一班船開始了我的造訪之旅。開始的時候算是風平浪靜,可是不久之後開始炸雨。幸運的是在上船之前我就將防雨外套穿上,但是,錯誤的是我沒有將防雨雨褲也一併套上。其實我會將防雨外套穿上的主要原因是防風,因為依照當時出船的天氣狀況,我根本沒有想到會下雨。結果就是我上半身保持乾燥,可是下半身濕透一片。
二、船隻的穩定性。湖上的船隻相對上來說算是大的,可以容納十二個人左右。但是在諾大的湖泊中仍然非常渺小。因為船隻穩定性的原因,我必須使用較高的快門速度來避免模糊的影像。
以上照片中可以看到由船隻本身劇烈晃動所激起的浪花。
三、光線。可用光是拍攝大理石洞穴最大也最難對付的障礙。不僅僅是因為在洞穴內的光線非常昏暗,也因為光線的明暗度可以達到甚至超過十格。這就使得即使是最先進的相機也很難應付這樣廣度的明暗差別。而因為船隻的不穩定性,大包圍曝光不再是選項。又因為船隻的不穩定性,使得我必須使用稍微快速一點的快門來凝結影像,再加上在洞穴內昏暗的光線,這就使得在曝光的平衡上非常具有挑戰性。
(以下的照片可以説是一個很好的例子。由洞穴內向外照,可以看到光線明暗的差距大到相機感光晶片無法涵蓋的程度。又由於船身不穩的原因,無法使用大包圍曝光來做寬廣光域的後置處理。)另外一個曝光上的糾結是藍天、白雲、烏雲、洞穴、石壁、樹木、草皮等等這些物質吸收與反射光線的性質都不一樣。這使得如何取得光線的平衡成為一大障礙與挑戰。
(以下這張照片是另一個例子。由於太過寬廣的明暗光域,使得後製作業能夠調整的程度有限。)
四、意外的目標。當我登船的時候,我心裡想的是這是一個純粹風景照相之旅。我錯了。旅途一開始沒有多久,當地的導遊就開始介紹當地特有的幾種野生動物,包括一種非常特殊的水鳥:Ashv-headed Goose。結果就是雖然我們幾次目睹了這種特有的鵝,可是我沒有辦法取得最佳影像,因為我沒有帶上長鏡頭。最主要的是我並不知道自己會有拍攝野生動物的機會!
(因為沒有將長焦距鏡頭帶上游船,以上這張是由當時尼康 Z 鏡頭 24-120mm 的 120mm 焦距所拍攝的,後製作業時再重度格放的結果。)
整趟遊湖的時間大約兩個小時,而因為以上種種理由,使得成為非常緊湊的兩個小時。遊船不停的在往前移動,我必須全神貫注地緊盯目標,深怕自己遺漏些什麼。同時瞬間決定曝光條件,以免失誤。事實上,的確有幾個鏡頭我沒抓到。因為船隻在不停的往前移動,我緊盯著眼前的景色,結果有三、五個在船首的鏡頭在我看到的時候已經為時已晚而錯過。這是唯一可以説有遺珠之憾與不可抗拒的地方。如果能有再度造訪的機會,我絕對毫不猶豫的上船。
在智利的開車旅遊經驗
我旅遊了世界各地不少地方,也在約三十多個國家租車遊歷過。相較上來説,在智利交通狀況是比較容易的。我現在居住在美國,智利這兒的交通跟美國大致相同,這也使得我覺得比較容易融入。但是,除了公里與英里這種顯然的不同之外,還是有幾點值得注意的。
第一點,雖然這兒的交通號誌跟美國大致相同,可是絕大部分的時候,它們只是裝飾品,遵守這些號誌的少之又少。比如説,如果我遵守時速限制在 50 公里速限的地方開 50 公里,我不但是阻礙交通,甚至是會將自己置於危險狀況。當我在高速公路上依照最高速限120公里每小時行進時,其它車輛經常自我旁邊一「咻」而過。讓我更驚訝的是,在清楚標示不准超車的雙白或雙黃線區段,車輛依然我行我素的超車,即使我已經在超速了,超車超的我都時常替他們捏把冷汗。這實在令我驚訝,因為根據我的觀察與體會,智利人通常是很鬆弛、悠閑、樂觀的人,為什麼一但坐在方向盤之後就幾乎完全變樣了呢?
第二點是這兒的人非常喜歡用緊急燈號,也就是雙閃燈。比如説紅燈亮時,車子在煞車跟緩速慢行停下來時,他們會用緊急燈號。或者,當準備要路邊停車時,他們也會用緊急燈號。我完全能理解這是要提醒後面的車輛也減速慢行,可是,這不正是煞車燈的作用嗎?
第三,普遍來説在各處小鎮上的街道巷弄非常狹窄,不具備劃分停車位的條件,所以隨處停車成了一種不成文的現象。這使得原本就狹窄的巷弄更加難以通過。即使是標明不准停車的地方也經常可以看到車輛停放。他們不准停車的交通號誌是一個大寫的 「E」然後一個斜槓在上面。不過,我也必須説明,通常來説,這些車子都會一半停在街道上、一半停在人行道上,這算是在規則與需要之間的一種折衝方式吧。
第四,在這兒有很多道路是沒有鋪設柏油且粗糙的碎石路。當我在租車的地方拿車的時候,工作人員親自帶領我到車邊,並打開後車廂介紹備胎的位置,換胎工具的擺放處、甚至簡單地説明了換胎工具的使用方法。這使得我備感親切,因為這是我在世界各地三十多個國家租車之後,第一次受到這種這麼親切貼心地待遇,讓我十分驚喜。然後我就知道為什麼了,正是因為這些非常粗糙的碎石路。有好幾次我開在這些粗糙碎石路上非常擔心車胎會被戳破,尤其是下著滂沱大雨的時候,我祈禱著千萬不要讓我用到租車工作人員親切貼心介紹的備胎跟那些換胎工具才好啊!
除了以上這幾點,我非常享受在智利開車旅遊獵景的經歷。這是個非常美麗且人們普遍非常友善與熱心親切的地方。如果你會説西班牙語,那你會更是如魚得水的在這裡享受美麗的風景、悠閒的生活跟不同文化交流的經驗。來吧,來親自經驗一番吧。
捕捉野生動物的一瞬間
在吃過晚餐跟沐浴過後,覺得狹隘的旅館房間有點悶,趁著仍有些天光我信步走到海岸邊。我剛到海邊就發現現在是退潮期間,海水退散之後露出大片海灘,大批水鳥們正在海灘上覓食。我立刻轉身回到房間拿上了我的照相器材,奔回海岸邊。
當天其實蠻累了的,所以我在海岸邊找了一塊大石頭,舒舒服服地坐在上面,然後再架起腳架跟相機。因為退潮,水鳥們距離海岸不遠,大約 30 到 50 公尺。有點像釣魚,對野生動物拍照需要一點耐心,有時候即使等候良久也未必抓得到什麼。我在那坐了大約有四十五分鐘,拍了一堆稀鬆平常的影像。我先是專注一隻杓鷸(whimbrel),跟著牠從海岸的右端踱步到左端,再從左端踱步回右端,往返重複了很多次,啥事兒也沒發生。我感到實在太無聊了,就把注意力轉移到附近一群黑面鷺(black-faced ibis)上。有三隻黑面鷺,我原本期望牠們彼此之間發生某些互動,也好扣動快門,結果也令人大失所望,我開始有點失去耐心了。
天色逐漸黯淡下來,已經接近晚上八點。不但光線開始不足,氣溫也下降的很快。想回到我那溫暖、舒適旅館小房間的念頭逐漸顯現。就在我準備撤退回旅館的時候,我決定再給那隻形單影隻的杓鷸一次機會。把鏡頭再度轉向牠,就在我將鏡頭轉向牠不到十秒的時間,突然看到牠叼起了一隻螃蟹。沒有一點猶豫,就像是本能的反應一般,我立刻扣動快門,但是心裡面還在自我懷疑,這是真的嗎?這是正在發生的事嗎?説實話,我實在沒有多餘的空間細想或思考,野生動物的動作一但發生就像雷擊閃電一般,迅捷而短暫,我必須百分之百目不轉睛的專注在相機的觀景器裡。就看到那隻杓鷸一而再、再而三的用嘴叼起那隻螃蟹,使勁兒地、拼命地甩,然後再將牠甩進水裡。我非常困惑於這樣的動作,為什麼杓鷸不就直接將螃蟹吃了呢?為什麼要在那使勁兒拼命地甩牠呢?又為什麼要將螃蟹甩回到水裡呢?難道不怕螃蟹跑掉嗎?
我一面目不轉睛地盯著、追蹤著觀景器裡的杓鷸、一面反覆檢查所有的曝光數據與鏡頭焦距、一面食指在快門上或緊或慢地扣動著、一面心裡想著以上這些問題,因為極度專心精力付出,那感覺簡直就像是過了二十分鐘一般。事實上,在後來做後製作業的時候才發現,整個過程自開始到結束不過將近三分鐘左右的時間,可見有多累人又有多消耗體能。
在過了一段不知道多久之後,我終於了解了為什麼杓鷸一直在做著使勁兒拼命地將螃蟹甩回到水裡的動作:杓鷸在將螃蟹繳械,也就是一隻、一隻地將螃蟹的八肢完全卸去。在第二張照片裡我們可以看到螃蟹的一隻鉗正被卸下!這就是為什麼杓鷸一直在做著使勁兒拼命甩著螃蟹的原因。聰明!非常聰明!
杓鷸重複著同樣地動作直到螃蟹所有的八肢都被卸下,只剩一個身體之後,杓鷸才將整個光禿禿的、毫無防禦、攻擊能力的螃蟹整個吞下。
在真實的自然環境裡,這樣的景象一再重複地上演著。或許有人會覺得這是殘忍、野蠻,是的,可是這就是真實也是隨時隨地都在發生的。對於我來説,我抓到了一個觀察並紀錄野生動物在自然裡真實一幕的動作片,我既興奮且激動,這是多麼難得的機會!大量的努力、一點耐心加上一分幸運結果是豐碩的、非常豐碩的!
以下是由 500 多幀照片所組成的一段縮時攝影的短片:
自動提款機奇遇
在這趟旅程出發之前,銀行人員曾問要不要幫我匯兌一些智利披索帶去。我不曾考慮地回答不用,因為我已經出國很多次,用銀行卡在國外取款非常方便也不曾出過差錯,我不想要在身上放多餘的現金,所以我毫不猶豫地就回絕了。
當我在機場降落之後,來到租車的地方,我擔心的是一路上是否會要繳交過路費,如果要繳交過路費,我就應該要準備一些現金在身上。租車處的人員告訴我完全不用擔心,因為車子上都加裝了電子繳費裝置,會自動扣款。這下我就放心開車上路了。結果也真如租車人員所説,每當經過收費處,車內的電子繳費裝置都會發出「嗶」的聲響來告知已經繳費。一切都非常順利且美好,直到我要駛出 5 號高速公路開往當晚住宿的小鎮。在出口交流道上遠遠地我就看到有一個收費站,我心裡默默祈禱車裡的電子繳費裝置也可以使用。當然,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電子繳費裝置在這裡毫無作用。我開始試圖跟收費員解説我身上沒有現金,然後拿出信用卡,收費員只説西班牙語,我只説英文,雞同鴨講,不過,對方是可以懂得我的意思,然後示意不能用信用卡支付。我實在無計可施,好在這個時候想起來,出門的時候沒有將皮夾清空,所以裡面還有一些美元現金。我立刻掏出一張一元的美元現金,希望用這個支付。不用懂得西班牙語也知道對方拒絕。這是個高速公路出口交流道,後面已經排了一長列車子,我急得滿頭大汗,掏出手機用谷歌翻譯跟收費員解釋我剛下飛機,實在沒有任何現金。這時候收費員才勉為其難地收了我一元美元現金,然後放行。過路費應該是相當於 25 美分,可是我已經完全不在乎了,只要將我放行,十塊美金我都付!
到了旅館,放下行李之後,第一件事就是找一個提款機(ATM)取現金。我問了旅館人員,哪裡有最近的取款機。對方告訴我不遠處的加油站就有。好極了,因為我也該加油了。興沖沖地走進加油站,四處一掃描,看是看到了取款機,但也同時看到上面貼了一大張告示,我是讀不懂西班牙文,可是那個大大的「X」我是看得懂的,意思是機器壞了。我只好拿出電話,用谷歌翻譯試圖跟店員溝通,詢問哪裡還有取款機?店員告訴我下兩個街口有一個超級市場,那裡面有。我油都顧不得加就趕過去了。
到了超級市場一進門,取款機就在左手邊,再度拿出谷歌翻譯,因為取款機上是全西班牙文!找到了「取款」的項目、輸入密碼、輸入取款數目,按下「確定」按鈕,然後機器就把我的提款卡給吐出來了,它不接受!我傻了,心想大概是我哪裡操作出了錯,再試一次,結果相同。沒有理由啊!?我再試了一次,這次每一個步驟都小心檢視,也用谷歌翻譯確實對照,可是並沒有改變結果。我後面又排了一隊人,只好讓出機器。這時候扭頭一看,旁邊就有一個「詢問處」,太棒了!我立刻排隊,然後請詢問處的職員幫忙。當然,溝通還是要借助谷歌翻譯,因為在智利懂得英語的人實在鳳毛麟角。對方很有禮貌也很熱心,立刻隨同我來到取款機,然後請由對方操作機器試圖取款。然而還是失敗,對方也試了兩次。我大惑不解。我走遍了四十多個國家,雖然不是每個國家都用銀行卡取過現金,可是也從來沒有出過問題啊!這時候我靈機一動,用谷歌翻譯問對方是否可以買一些東西,然後信用卡上多扣一筆錢,再拿現金出來。對方也認為這是個好方法,願意一試。説真的,我知道這個方法,因為在美國的超市看過,可是我自己從來也沒有用過這個方法來取現金,沒想到來到異國他鄉倒有機會用上了。我順手拿了一瓶可樂,對方將我帶到一個收款機,然後一陣叮叮噹噹的操作,我正心頭歡喜,想著都操作了這麼多步驟了,應該沒問題吧?誰知道就在這時候,對方抬頭問我要我的護照,我愣在那兒,護照我放在旅館裡了,出門在外,小心為上,盡量不把護照帶在身上啊。對方説因為我是外國人,一定要有護照才行,身分證都不行。但是很親切地告訴我,她會在那裡等,讓我回旅館取護照。這時候沒有比取得現金更重要的事了,我隨即扭頭開車回旅館拿護照。回來之後,果然對方仍在等候,我必須為他們的服務豎起大拇指。然後又是一陣叮叮噹噹的操作。我心想這下沒問題了吧?結果仍然是不行就是不行。我麻煩大了!因為沒有現金,我就不能離開這個小鎮,因為一離開小鎮我就要回到高速公路上,那我要再下高速公路遇到收費站的時候如果還是沒有現金,我就進退兩難!這下麻煩大了!事實上,麻煩來的比我預期的要快!快得多!
天色已晚,加上忙碌了一整天,我又餓、又渴、又累。是時候找個地方吃晚飯了,開始找餐館。餐館很多,可是停車位難求。在鎮上轉了幾轉,好不容易將車停好,走進一家餐館,因為現金教訓讓我心驚膽顫,一進門就先問是否收受信用卡,結果是只收現金。我又試了另外兩家餐廳,都是只收現金。心想,難道今晚要餓肚子嗎?就在這個時候看到遠遠的地方好像有麥當勞的招牌。立刻將車子開過去,果然是麥當勞!説真的,我從來不曾吃麥當勞的漢堡吃的這麼香過!我不但點了大麥克,還點了一個起司漢堡,當然,一杯大杯的飲料是免不了的!有收信用卡,真好!
第二天早晨很快來到,而我的現金問題仍然沒有解決。我先是詢問旅館職員除了提款機外哪裡可以取得現金,對方告訴我鎮中心有現金兌換店舖可以。我立刻在地圖上尋找現金兌換的地方,也就在這個時候想起來,今天是星期六,幾乎所有的店舖都關門,星期日也一樣。這下我被困在這個小鎮上了,那兒也去不成。就因為我身上沒有任何現金!一但出鎮就會回到高速公路上,一但要下高速公路就需要現金付費。我被困住了,牢牢地困住了!而這只是在智利的第二天哪!
我開著車,依照地圖的指示在鎮上左兜右轉,試圖找到一個可以兌換現金或一個可以取款的提款機。可是因為是週六一大早,幾乎所有的店舖不但門是關著的,大多數還有鐵柵欄,即使樓房內有提款機,我也進不去。沮喪、氣餒,我還真從來不曾遇過這樣的事!坐在路邊,手裡面翻著手機的地圖,試圖找一個可能可以取現金的地方。翻著、翻著找到一個加油站,上面標著有提款機,看起來是比較大的加油站。去試試吧,這時候只能死馬當活馬醫了。進去那間加油站的房間後,提款機也就在左手邊,仔細查看,沒有故障的告示,隨即拿出手機的谷歌翻譯,這時侯才早上八點左右,又是週末,因此幾乎沒有什麼其他人,我告訴自己可以慢慢來,仔仔細細地看清楚每一項、每一條。就這樣試了一次,提款卡仍然被退出來,沒有結果。可是,就在這個時候,我腦海裡浮現起來,剛剛在試的時候,好像有看到一個項目我沒有看清楚。隨即將提款卡再度插入,用手機的谷歌翻譯逐條逐項一個、一個慢慢地檢查!中獎!在螢幕最左下角有一個項目是「外國」(foreign),那就是解鎖的金鑰匙!我提到現金了!我看著手中的現金簡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就為了證明我真的可以提到現金,我二度將提款卡插入,再提了一筆現金出來。我簡直興奮得無以言語。我手舞足蹈、興奮異常地蹦蹦跳跳地走出那間加油站,站裡的兩位工作人員滿臉疑惑、驚恐地看著我超乎尋常的舉動,我沒辦法解釋,因為語言障礙,無法溝通。我想他們大概在想我是不是剛剛從那台提款機搶劫了百萬現金!?
事後仔細回想,在操作提款機的時候,我太專注、聚焦在尋找「提款」(withdraw),完全沒有想到還有一條「外國」的項目。連前一天在超市的職員也沒有想到或看到那個「外國」的項目,因為我們都沒想到。再加上谷歌翻譯雖然有幫助,可是並不是那麼好用,提款機螢幕的面積比手機翻譯範圍要大很多,並不是能完全籠罩並整面翻譯,所以我才一直沒有看到那躲在最左下角的也就是至關重要的通關密語。
這則事故的教訓是,當你的銀行人員主動向你提供匯兌的國外現金時:接受,不要拒絕。尤其是當你即將前往那個國家時!
在智利租車
粗略估計,我在世界上二十多個國家租過車,所以在別的國家租車對我來説不是一個陌生的經驗。但是,在智利租車讓我大開眼界!首先,跟其他租車經驗類似,我們會先到櫃檯辦理手續包括驗證護照、審理並簽署文件、信用卡支付等等。然後,最大的驚奇點在辦完櫃檯手續後開始。
櫃檯人員會帶領你到停車場,這時候你租賃的車輛會已經停放在一個顯眼的位置,並且會有另一位工作人員在車旁等待,這讓我受寵若驚!因為在任何其他的地方,簽完文件後,櫃檯人員會丟給你一串鑰匙,然後讓你到諾大的停車場去自己尋找那輛屬於你的車。接著更精彩的事發生了,那位等待在車旁的工作人員會打開後車廂,然後向你介紹備胎在哪個位置、換胎工具在哪裡,結束後他會跟你一同坐進車裡,跟你介紹車裡各種按鈕的作用以及一些槓桿的功能。事了還會問你有沒有任何問題。我實在是非常驚訝,因為從來沒有在世界上任何地方租車的時候受過這種待遇,沒有!絕對沒有!我再強調一次,受寵若驚!這種服務實在超出我最瘋狂的想像。哇!我的反應是智利這兒的租車服務實在是超級周到,然後,當我開車上路後不久就明白為什麼了。
真正的原因是智利的道路並不是都鋪了柏油的平順路面,有很多地方的路段是石子或泥巴路。雖然普通的車輛也能應付的過來,但是需要換胎的機率也大大增加,尤其是在那些石子路面的路段。這些路段有時候很長,超過一、兩百公里。有的時候是當你開在平鋪直順的柏油路上,突然間一段石子泥巴路面就出現了。每當這種路面出現的時候,我都暗自禱告:拜託、拜託,請千萬不要爆胎!不是説我不會換輪胎,而是因為第一我懶,懶得去做換輪胎這種手術。第二、當我在那兒的時候經常下雨,只要想像一下在雨中換輪胎的場面就夠令人作嘔啦!
不過,怎麼説我也要強調我非常享受在智利租車時受寵若驚的待遇,那是從未有過也是目前為止唯一的一次,這至少説明智利的租車行業注重他們對顧客的服務。不是每一輛車都擁有一樣的設計與製造,美國車、歐洲車與日本車之間有很大的不同,不只一次,當我在歐洲租車的時候,在諾大的停車場裡好不容易找到自己租的那輛車,可是一坐進車裡卻找不到車子的倒檔,這種事在手動排檔的車上經常發生,然後連一個可以尋求幫助的人都沒有。尤其是當你的班機到達的時候是午夜時分,然後在你簽完文件後租車人員就回家了,車外面是一片漆黑。這種時刻是非常令人沮喪跟氣餒的。但是,這種事不會發生在智利。我在智利因為不同的原因跟地點分別租了三輛車,而每一次都以王室般的資格接待。
是的,智利或許沒有世界上最平順、最棒的公路,但是智利的租車服務絕對是世界一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