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君逸逸步逍遙,

草偃葉顫震虎嘯。

若隱若現蹤跡迷,

山林百獸稱雄豪。


啊!牠就在這裡!Jess Reporter

話説從頭,話要説從頭就要從事件發生的前一天晚上説起。通常晚上我會為下一天做準備,準備工作包括清理相機、鏡頭、電池充電,選擇並裝置適當的鏡頭在相機上。這次的獵虎旅途,我帶了兩架相機與三隻鏡頭:一隻望遠的 180mm — 600mm f5.6-6.3 + 1.4x 倍鏡,一隻由 DSLR 時代留下的 120 — 300mm f2.8,帶它的原因是因為它的大光圈,適合昏暗的時候使用,再來就是拍戶外風景照最常用的 24 —120mm f4。通常我會將兩隻望遠用的長鏡頭裝在兩架相機上,因為我覺得老虎要進入到非常近距離的機會不大。可是不知道什麼原因,那天晚上突然覺得 180mm — 600mm 與 120 — 300mm 之間的重複焦距太多,再加上 120 — 300mm 鏡頭重量是 180mm — 600mm 的一倍有餘,實在太重,不如用輕便的 24 —120mm,而且從 120 到 180 的焦距差別不大,如果有不足的地方可以格放,應該沒問題。所以那晚在準備器材的時候就將 24 —120mm 的鏡頭裝在了兩架相機中的一架。就因為這個看似無足輕重的決定注定了第二天的結果。

第二天早晨一如既往,早上 6:30 進入園區開始尋找老虎的蹤跡。在約一個小時之後我們都聽到了猴子的「警報」,表示附近有老虎,我們立刻緊張並興奮起來。園區裡其它遊客的車輛也到處穿梭尋找,揚起一片片塵土。就這樣尋找了半個多小時除了偶爾還會聽到猴子的警報,全無蹤跡。我甚至開玩笑的跟導遊説:「難道猴子也會説謊?戲耍我們這群遊客?」眼看朝 8:30 邁進了,大家心裡都著急,因為一過 9:00 氣溫開始上升,老虎就很有可能找隱蔽蔭涼的地方睡午覺,這一下想要找到牠們可就不容易了。原本集中在一起十多、二十輛的越野車這時候也分散四處各自為營來擴大範圍的獨自搜尋。

就在我們這輛車繞了一個大圈回到原本聽到猴子警報附近的時候,車行很慢,全車五個人除了駕駛都目不轉睛地四處尋找,就在這個時候,突然聽到坐在我前方的法國導遊 Jess Reporter 説了一聲:「啊!牠就在這裡!」(Oh, He is right here!)我立刻順著她的頭的方向向我的右前下方看去,我老天!可不是嗎?老虎就在我們車子的右方,或者説我位置的右前下方,又或者説是 Jess 導遊的正右下方,絕不誇張,這時候如果我們的導遊側出身子然後伸直右臂,完全可以觸摸到那隻老虎。照理説我應該被驚嚇到,可是一名專業照相人的直覺與素質完全取代驚嚇。我本能反應地立刻左手伸向正左方,因為那是我放相機的地方,可是手到中途,電光火石之間,我發覺不對,因為左方放置的是那隻 180mm — 600mm f5.6-6.3 + 1.4x 鏡頭,這個距離來説太近了,如果在這麼近的距離下即使鏡頭可以對焦,那也只剩下幫老虎數毛了。所以瞬間左手在空中轉折了一個方向,向左前方伸去,那是放置 24 —120mm f4 鏡頭那架相機的地方。抽出那架相機與鏡頭,左手將相機指向就在正右方的老虎,剛剛車子在行進間導遊看到了老虎,可是現在車子停下來了,老虎就在我的正右下方約一公尺到一公尺半的距離,右手食指開機、拇指對焦、食指快門,就這樣以每秒二十張的速度開始捕捉這隻老虎的身影。自我聽到 Jess 的通知到抓取相機然後開始按快門之間,前後耗費約一秒的時間,根本沒有多餘一丁點的時間浪費。

近距離與老虎相遇!

就這樣在連續拍攝了不到一秒之後,這個時候開始感到恐懼與害怕。因為這個時候我已經透過鏡頭與老虎的眼睛面對面地互相瞪視了有將近一秒之久,可是在當時那一瞬間,這一秒卻有一、兩分鐘的感覺。為什麼我知道不到一秒?因為我相機設定的速度是每秒二十張,在後製作業的時候我才發覺,在那一瞬間,只拍攝了 15 張,也就是不到一秒的時間。我從來沒有在野外環境下與一隻野生老虎在這麼近的距離下,中間毫無保護、間隔的互瞪過,越野車沒有屋頂、沒有窗櫺,連門都沒有,距離就在 1.5 公尺以內,稱之為「死亡凝視」都不無過,説不害怕是不可能的。我按在快門上的手指都開始顫抖,然後本能地腦子裡想要找掩護藏匿地點。這個時候才知道原來人的腦子可以轉動的這麼快,瞬息之間理智告訴我:你在車上,沒有任何可以掩護藏匿的地方,如果這個時候牠撲上來,你百分之一百就交代在這裡,所以不如享受並繼續捕捉這難得或許是最後的一刻。就這樣我以每秒二十幀的速度持續捕捉這隻老虎的一舉一動直到牠走出視線。這個時候十幾、二十輛其它的越野車也才趕到。

在 1.5 公尺距離內與虎互相瞪視。

那為什麼在只拍了不到一秒的時間下就停止了呢?還原現場:當時一片混亂,因為一切發生的太快也太突然。就在我抓取相機的那一秒之間,當地導遊深切了解當中的極度危險性,第一個反應過來,立刻一面讓駕駛倒車駛離現場,一面告訴我們的法國導遊 Jess 我們要開車了,Jess 立刻傳達告訴我坐穩,因為車子要動了。就在我剛剛自右側轉正坐著,還沒坐穩也還沒機會抓到座位上的安全桿,車子就已經爆衝以極快的速度倒退撤離。自以下的照片中可以看到越野車撤離時揚起的漫天塵土。我在座位上差點摔了個四仰八岔,但是我非常感激當地導遊的這一個措施。因為説實話,雖然我沒有十足證據,但是,當時這個舉措很有可能救了我一命。我們離老虎實在太近了,老虎是有很強的領地意識的,我們簡直就是侵門踏戶,貨真價實的「太歲爺頭上動土」。我想老虎也晃神了一秒鐘,因為牠也不知道一瞬間該如何反應,如果再等一秒,等到牠反應過來,牠本能天性反應很有可能就是撲上來,那我首當其衝,這齣戲就算唱到頭了。所以我真切相信當地導遊的這一個舉措救了我一命。

沒多久到了早餐時刻,因為早上 6:00 左右就離開旅社,通常在約 9:30 時才在園區內食用早餐。今天因為追蹤這隻老虎,我們直到 10:00 才用餐,也就在這時候我也才有機會問我們的法國導遊 Jess 她的感受。她説直到現在她的雙手還在顫抖,因為即使是她有過幾次經驗也從來不曾在這麼近的距離下與老虎有過接觸。我問她有沒有捕捉到老虎的倩影,因為是她最先發現的,也就有最多的機會。可是她告訴我,那一瞬間有太多的情緒與激動:驚喜、驚訝、害怕、高興、、、,總之太多的情緒激動,她完全無法控制自己,同時她也知道自己相機上裝的那隻鏡頭太長,在這麼近的距離下捕捉不到老虎的完整影像,因此當時那一刻,她告訴自己好好享受這一刻吧,將相機放在一旁,畢竟這種機會不是每天都有的,她也就這樣坐在位置上靜靜地觀察著老虎的一舉一動,聰明又厲害的導遊!當時當地導遊坐在車子的左前方,他應該是最先看到老虎的,可是錯過了。駕駛雖然聚精會神地在開車,可是車子經過時,老虎先經過他的正右方才到達法國導遊的正右方,因為法國導遊坐在他的正後方,他也應該看到,可是也錯過了。要不是我們的這位 Jess 導遊,我們很有可能還在荒野裡繞著圈尋找勒。這一趟,法國導遊 Jess Reporter 厥功至偉。

正在享用早餐的時候,一群當地導遊有十幾、二十位吧,突然將我們的車子團團圍住,我還在納悶發生什麼事了的時候,我們的當地導遊轉向我要求我將拍到的照片在相機上顯示出來,然後向我解釋:因為在他們當地導遊群裡面發生了一場不小的爭執。因為事出突然,沒有幾個人真正看清楚老虎的正面向,爭執的主題是到底出現的是哪一隻老虎。有一組當地導遊認為是老虎 A,可是另一組當地導遊認為是老虎 B,雙方人馬爭執不下,就要尋找證據,證據就是任何人拍到的照片。遍尋之下發覺所有遊客裡面只有我們這輛車有人拍到了老虎正面全身照,而我們這輛車又只有我抓到了,因此所有的當地導遊都聚集過來要求查看照片來證明到底是哪一隻老虎。明白原委之後我也很高興可以有這個回饋服務的機會,當即顯示了照片,這才有了最有力的證據,平息了一切爭端。附帶一句,當地導遊對自己轄區內的老虎們非常自豪與驕傲,因此每當有遊客捕捉到老虎的影像,他們都會要求將影像在相機螢幕上顯示出來,然後他們會用手機翻拍來做紀錄與紀念。他們本身也具有高度素養,在 Tadoba 公園內有四十多隻老虎,他們幾乎都可以目視就將老虎的名字、年紀、性別、甚至族譜背出來,比如説這隻老虎是哪隻雄虎與雌虎生下的,如果這是一隻雌虎,那她有沒有子嗣,有幾隻、、、等等等等。所以出現像今天這樣爭執的機會也是很難得的。最後這隻老虎被證實名為 Kalwa 的雄虎,兩歲半,是 Tadoba 老虎保育園區最有名虎中之王 「Chota Matka」與母虎 「Bulbi」的子嗣。

當我們的越野車倒車試圖脫離並避開老虎的路徑時,可以看到車子因急於撤離而揚起的塵土。

第一我必須感謝我們的法國導遊 Jess Reporter,沒有她對野生動物的靈敏感覺,我們是抓不到這隻老虎的。不只一次她都是第一個發現野生動物的,不論是這次的老虎,或是鳥類、猴子或其牠動物,她往往都是第一個看到並發現,這是一項野生動物之旅,我們正是需要這樣對野生動物具有靈敏感覺的導遊。其次,我必須感謝 Nikon 相機與鏡頭,我沒有絲毫猶疑與耽擱,幾乎在拿取相機之後同時開機、對焦、按快門,而 Nikon 一點也沒有讓我失望,在幾乎瞬間的時間內完成開機、對焦與高速拍攝,現代相機實在是應了那句「得心應手」,實在是一種享受。最後我也必須感謝自己前一晚不知道是哪裡來的鬼使神差,竟然打破以往將兩隻長焦距鏡頭分裝在兩架相機上的習慣,而是將一隻中距離偏短的 24 —120mm 裝在其中一架相機上,如果沒有這個預判,我也抓不到這隻老虎,因為所有其他人都是長槍大砲的鏡頭,可是在當時的狀況下只有小兵才能立大功,長槍大砲鏡頭實在抓不住這麽近距離的老虎。我很感激這次近距離接觸不僅讓我留下命來也獲得值得咀嚼回味很久、很久的難忘經驗。

Kalwa 遭到我們的偶遇邂逅之後躲進森林深處的最後倩影。

王中之王

Chota Matka,Tadoba 國家公園的王中之王。

這兩張照片是一隻名為「Chota Matka」的雄虎。為什麼要在這裡述説這隻老虎呢?因為牠是 Tadoba 國家公園、老虎保育園區最為著名的老虎。牠出名因為牠是老虎的王中之王!Tadoba 國家公園有四十多隻老虎, 其中大多數都是這隻雄虎與其牠雌虎的子嗣,不僅如此,曾有不少其牠雄虎試圖挑戰這隻虎王的地位,無一不被其當場擊殺。當我們在追蹤其牠老虎的時候,多多少少會感覺到老虎被騷擾的反應,有些年輕的老虎甚至會表現出害羞的狀態,然後刻意走進深林裡來躲避我們這群打擾了牠寧靜生活的遊客。最低限度,老虎會時不時地回頭反顧我們,試圖了解我們的意向,或是警覺地想要找出我們的意圖。可是,Chota Matka 不同,完全不同。自我們發現牠在森林裡漫步開始,十多、二十輛越野車不停地變換位置或角度試圖接近並觀察牠,牠自始至終不曾回頭看我們一眼,連瞄都不曾瞄過我們,完全忽視我們的存在!這也就是為什麼我只有牠側面的影像,就像我説的,牠瞄都不屑於瞄我們一眼,我也就毫無抓到他正面像的機會。

Chota Matka 英姿之一。

王,就是這麼地目中無人、霸氣張揚、肆無忌憚、囂張放肆!

後注記一件事:這隻老虎出名到網路上有牠的專頁,YouTube 有牠的專輯,有興趣的朋友可以自行搜尋「Tadoba, Chota Matka」。


追獵老虎

我不知道其它地方是如何追獵老虎的,可是花費了十一天、參加了總共十九個遊獵活動,我知道在印度的老虎保育園區是如何追獵這種猛獸的,且讓我一一道來。

老虎的遊獵活動(safari)基本上分為早上與下午兩個時段。依據不同保育園區的規定而有不同的開始與結束的時間,可是早上與下午兩個時段基本上是不變的。我聽説如果願意多付錢,那麼是可以從事全天活動的。可是我沒有親身參與過,所以不予評論。不過,我不建議這麼做。主要理由是中午這段時間天氣很熱,這個時段的老虎基本上會找一處隱蔽、非常隱蔽的地方小睡一會兒午覺。即使能夠僥倖找到牠,最多也就是欣賞牠的睡姿,當然,偶爾還可以看到牠打哈欠的動作。可是,相對的,絕大多數的時候追獵的人卻要坐在毫無遮陰的越野車裡受烈陽與高溫的烤曬,值得嗎?

早上的時段通常很早開始,我去過的兩個保育園區一個是自早上 6:00 開始,另一個是自 6:30。所以通常我們會在凌晨天還沒亮約五點多起床,然後 5:30 或 6:00 在旅社門口等待來接駁的車輛。車行約 15 到 30 分鐘不等將我們載送到園區門口,然後就是等待當地的駕駛與導遊辦理入園手續。一個保育園區可以有多個入口,而每個入口又有不同程度嚴格的把關審查。 審查結束後就是等待入園,這個在各個入口都是相同嚴格的,不到規定的入園時間,絕對不能進入園區。經常我們坐在越野車上殷切期待入園,當地駕駛已經發動引勤,導遊也急躁地想開始一天的工作,可是就是要看把關人員的臉色,只有時鐘上的指針到了分鐘的精密,車輛才可以駛進園區。

一但進入園區以後那就是各自為政。園區很大、路徑也很多,不同越野車輛上的當地導遊與駕駛會將車子駛向不同的路徑上,當然,很多時候會在同一條路徑上遇到其它越野車輛,這是必然地。導遊這個時候會聚精會神地注視地面來尋找老虎的足跡,然後決定車子的走向。我們也經常可以看到老虎的足跡,有一次甚至看到了老虎的排泄物,起初這種追蹤方式很令人激動與鼓舞,因為既然找到了足跡甚至排泄物,這不代表老虎就在附近嗎?不幸的是,根據我參加十九次遊獵活動的經驗,這種方式事倍、倍、倍功半。記憶裡沒有一次是循由足跡找到老虎的。那麼到底是要如何找到老虎呢?人類還真的是不行,這還是得要靠咱們的老兄弟:猴子。猴子會好整以暇地坐在高高的樹梢上,那兒視野遼闊並且清晰,受到濃密茂盛枝葉的影響較小。而猴子們也很合作,只要看到老虎的蹤跡無一例外,絕對會發出「警報」。那個警報聲只要聽過一次就不會錯過。因為那聲音非常獨特且清晰。我第一次聽到的時候還以為是人工探測器發現了老虎,然後由特殊的音響喇叭發出的聲音。後來在一個偶然的機會下看到一段紀錄片才清楚明白那就是猴子發出的「警報」聲。一但聽到了猴子的警報,所有車輛上的導遊與駕駛就會立刻聚精會神地尋找發出警報的方向,然後大家都會望向那個方向,一面目視尋找、一面等待,期望老虎會自那個方向出現。有一、兩次我們即使清晰地聽到了猴子的警報,可是就是沒有看到老虎的蹤跡,我都跟導遊開起玩笑説:「難到猴子也會説謊?欺騙我們這些觀光客?」不過,話説回來,由猴子發出的警報聲還真是有用,十之七八會有結果。我們絕大多數的時候,可以説是百分之四十到五十左右都是靠猴子的警報聲找到老虎的。那你説剩下的百分之五十到六十呢?再有百分之二十是瞎貓碰到死老鼠,撞上的,我不是開玩笑,這是真的。那最後剩下的百分之二十到三十呢?就沒有老虎啊!並不是每次出獵都能找到老虎的。當然,在找不到老虎的時候可以感受到大家的洩氣與失望,包括當地導遊與駕駛,他們真的很盡力地在努力尋找,他們也希望能夠滿足我們這群城市佬的期待,不僅如此,我們可以感受到他們對自己轄區內老虎的自豪與驕傲感。如果因為他們的努力找到老虎、滿足了我們的期待,那是他們工作上的成就感。

早晨追獵老虎的成果之一。

以早上遊獵的狀況來説,我個人比較喜歡早上的活動。因為只要一進入園區就是活動的開始。不論是找尋老虎的足跡,或是聆聽猴子的警報,這都是一種期待、興奮中帶緊張的活動。不論結果如何,我享受這種狩獵的過程。有幾次我們在慢條斯理地開著車在園區裡逛著找尋老虎,突然,我們當地的導遊接獲手機通報,老虎在某處出現。我老天,駕駛立刻不要命地踩油門,時速可以達到四十公里每小時以上。我通常是坐在越野車的最後一排,越野車有三排,而路面都是未曾鋪設過的泥巴、石頭路面,非常顛簸,我坐在最後一排顛簸地就更加厲害。有幾次厲害到震的我整個後背脊椎骨發疼。幾天之後,我找出了一種特殊的乘坐方式。那就是騎馬式,也就是半蹲式。我一隻手緊握著前方座椅上特殊附加的金屬桿、另一隻手緊握自己座位旁邊或後面特殊附加的金屬桿,然後用兩臂的力量支撐,雙腿半蹲式的在第三排試圖生存下來!只要駕駛一開始瘋狂駕駛模式,我就擺出這馬步半蹲式的架勢,刺激啊!有一次為了趕時間,駕駛又在上演極速飆車的戲碼,我被震的自座位上騰空躍起,不免驚呼出聲。甚至我的照相器材也自座位上飛起來。這個時候駕駛突然還回頭問了一句:「你的照相機還好嗎?」我大叫回答:「別管我的照相機!開你的車、看你的路!我還想活!」全車就在這種歡愉的氣氛中結束一天的遊獵。啊!美好的回憶。

另一個早晨在湖邊追獵到一隻母虎帶領四隻幼虎,這是其中三隻。

下午的遊獵活動就有一些無聊。為什麼呢,依據不同園區的規定,入園時間一者 2:00 或 2:30。但是不論是哪個時間,這個時候因為氣溫很高,老虎可不笨吶!絕大多數的時候牠們都會找個隱蔽陰涼的地方睡午覺。這時候就出現幾個嚴重的問題:最先是擔心找不到老虎。萬一要是找到了,這時候的老虎一定在睡覺,然後就要擔心牠什麼時候才會醒來,或是還要睡多久?牠一但醒來了,又要擔心牠下一步會做什麼?這就是:Where? When? What?  (Where is the tiger?  When is it going to wake up?  What’s he going to do after waking up?) 因為每一個問題都決定我們是否能夠抓到好鏡頭。如果我們有幸找到了一隻老虎,接下來就是無聊地等待。你不能驚擾到牠,只能靜靜地等牠睡到自然醒。一但牠醒了,也很有可能一轉頭走進森林深處,一樣沒戲唱,幾個小時白等了,還曬好幾個小時的太陽,越野車可是連個頂棚都沒有。通常劇本是這麼走的,自 2:00 或 2:30入園,然後在約 3:00 的時候會找到老虎,當然,牠在睡覺。然後我們就在烈日下曬烤,一直曬烤到下午 4:30 牠才醒來,然後有所動作,通常或多或少都可以抓到幾個好鏡頭,所以也不都是白等。可是老虎不會一直照著這個劇本走啊,有一回牠竟然提早二十分鐘醒來,我們正興奮牠終於醒來了,該有所動作,也就是我們發揮的時候了。天曉得,牠轉頭走進了密林裡,頭都不回一下,讓我們這曬烤一下午恨的咬牙切齒!還有一次不按劇本來的,牠睡到 5:20 還不醒來。雖然出園時間訂的是 6:30,可是自老虎睡午覺的地點要開到出口需要一個小時,即使我們知道老虎即將醒來,我們也必須要離開,不能耽擱,因為出園時間跟入園時間一樣地嚴格。根據當地導遊的説法,如果晚了超過三、五分鐘就會被「教育」。也就是站在大門入口處被上級責罰。我就親眼目睹了七、八位當地導遊與駕駛立正站好的在入口處,對面坐著一位官員樣式的人對著他們訓話。當地導遊甚至説如果犯規了太多次,駕駛連同導遊都有可能被吊銷執照,這就非同小可了!

下午碰到嗜睡的老虎。我們自三點等到四點半,這時刻才 3:26。

所以總的來説我個人比較喜歡早上的遊獵活動,至少可以享受「狩獵」的過程,而不似下午,大部分時間都在等待。話又説回來了,不論是早上或是下午都是一種經驗,能夠在野外看到老虎本身就是一種非常的經驗了,這不是坐在都市住宅裡的人可以遇到的,所以如果你對野生動物有興趣,並不一定要是老虎,也可以來試試看你的運氣啊!


自選集

Photography 這個字是由 photo 意思是「光」 graphy 是「做畫」,也就是用光來作畫。而彰顯「光」的最佳方式就是黑暗或陰影。這張像就是一個證明,而這張像中光亮與陰影的對比正好又適當充分的闡釋了虎的個性與特性。

明、暗各半的對比之相。

追獵過老虎的人就知道,老虎是一種隱蔽性非常強的動物,而牠的隱蔽性也就加強了牠的神秘性與不可預測性。另一方面,老虎又是陽剛迅猛、雄壯威武的代表。這張照片中陰暗的一面代表了牠的隱蔽性跟神秘性。而明亮的一面又代表了牠陽剛、雄壯的另一面。這也是我常説的喜歡在自己的作品裏面運用象徵主義,而對比的方式往往是自己最鍾意的表現方法之一。這張照片蘊含了「象徵」與「對比」、「光亮」與「陰影」、「陽剛」與「隱蔽」,因此是我最鍾意的作品之一。

我們可以自照片中感覺到這隻印度公牛徬徨、懷疑、與躊躇的反應,要不然牠不會佇足於道路旁並回首凝視。我們不也常有這樣的經驗嗎?當我們要開始一個新的環境、新的工作、又或是面臨一個抉擇不也會感到徬徨、懷疑、與躊躇嗎?在我們的生活中有太多的變數、太多的不可預測性與太多模糊地未來不可知,但是,我們必須鼓起勇氣面對並且朝著既長且窄的路勇敢地走下去。在這張照片裡的道路自前延伸到後,公牛佇足在中間,我們於是有了前景、中景與遠景。並且綠色的冷色調對比了土紅色的暖色調。這張像如同往常一般象徵著我們的生活。

動物母子的照片往往都是最能引人注目的。可是我想要在這張照片中強調的除了是一張母子照,更重要的是兩者眼中反映的光點。「光」往往象徵著「希望」與「未來」。在歷史上的每一刻我們都需要「希望」來指引我們,也需要「未來」的期許來激勵自己,不僅僅是我們智人,我相信猴子或其牠動物也是如此的。這才是我選中這張照片的主要原因:象徵「希望」與「未來」的眼中之光。


被揍

自從開始照相以來經歷過各式各樣的難關跟挑戰,可是我從來也沒想到有一天會被自己的照相器材狠揍一頓!

事情是這麼發生的。在印度 Pench 國家公園我參加了一場夜間遊獵(night safari)。此行的目的就是為了追獵老虎,夜間當然也不例外。而晚間照相最大的挑戰就在於光線不足,根據國家公園的規定,我們不能使用自己攜帶的人工光源,唯一的光源將是來自我們乘坐的越野車頭燈。雖然光量有限,但是聊勝於無。除此之外穩定相機來使用慢一點的快門速度也是方式之一。為了能夠穩定相機,我使用了一隻單腳架,並且在一上車的時候就將相機鏡頭按置妥當。就是這個決定造成了我挨揍的結果。

傍晚在門口等待進入園區進行夜間遊獵。

當越野車一開始行駛的時候我就知道大事不妙,因為國家公園的路面非常凹凸不平。我們的相機袋子經常被震的自放置的地方跳起來,我裝置相機鏡頭的單腳架也不例外。我實在雙手都握不住它,只好縮短腳架,然後將腳架連同相機鏡頭一同靠在自己的肩膀上,然後雙手盡力壓制,讓它不因為車子的顛簸而跳動。我實在低估了車子跳動的實力。不要説我壓不住相機鏡頭跟腳架,連我自己都隨著車子的跳動飛離座椅再落下。就這時候,相機的長鏡頭狠狠地給了自己一巴掌!我試圖改變姿勢來避免,這一下換自己的腦袋挨了一下。再度換姿勢,這下我的鼻子受苦。我摸一摸,好在自己的相機終究是自己的,稍微給了點面子,沒把我揍出鼻血來,可也著實不輕。就這樣一路顛簸、一路挨揍,整整一晚上四個小時。

有人會問,那為什麼不將相機鏡頭自腳架上拿下來,等有動物的時候再裝置上去不就可以避免嗎?我也不是沒有想過。可是在野外森林裏,除了越野車的燈光,一片漆黑,啥都看不清也看不見。要是等到看到動物才試圖將相機鏡頭裝上,首先就要找到鏡頭跟腳架的銜接點,這要是沒有光源,成功機會不大。就算成功了,就在將相機接上腳架然後鎖緊的這短暫的時間,動物是不會等人的,結果就是錯失良機。所以必須事先準備好所有可以準備的步驟,一但有動物出現就動手。

那大家會想知道,到底夜間捕捉到了些什麼珍禽異獸了?啥都沒有!不是動物沒出現喔,我們看到了兔、鹿,還有不知什麼在我們眼前一晃即逝的動物。那為什麼啥都沒抓到?因為晚間視線本來就不好,看到動物的時候牠們都很接近了,就在我將鏡頭對準目標這麼短暫的時間裡,牠們就跑了,更別提如果要花時間將相機裝上腳架了。動物們實在一點面子都不給!我還付了門票勒!

所以折騰一晚上,自己的面子都被揍的火辣辣、耳朵腫脹、腦殼疼痛。拍照這麼多年,自己的尊嚴都被揍的蕩然無存。而竟然空手而歸,這找誰告狀去?


三不准

這次造訪了 Pench 跟 Tadoba 兩個國家公園。不論是那個國家公園在門口都可以看到立著「三不准」標牌:不准吸煙、不准使用塑膠水瓶、不准攜帶手機。

三不准中的兩不准。禁止吸菸是理所當然,所以未被立牌。

前面兩個規定可以很容易理解,不准吸煙為了避免森林火災。不准使用塑膠容器為了避免有人隨手亂扔製造髒亂。可是不准攜帶手機入內就讓我相當意外。我是無所謂,因為我的主要目的是捕捉老虎的影像,攜帶的相機器材已經讓自己覺得少雙手了,那裡還有多餘的精神拿手機?可是以現在的狀況來説這不是跟絕大多數的人的習慣背道而馳嗎?一問之下才知道有不止一個因素。第一個原因就是正因為有太多的遊客想要用手機拍照,尤其是一些不怕死的,一見到老虎就忘情所以,竟然意想天開,想拿著手機跳下車跟老虎來個近距離自拍。為了避免這種狀況發生,乾脆一律禁止攜帶手機入園。我開玩笑地説:「哇!這不是自己送上門的外賣食物嗎?還新鮮的勒!」可是同團有人提醒我説這規定是替老虎考量的,萬一這個人身上帶著老虎沒有抵抗力的病菌,那不虧待了虎兄弟了?另一個理由是不希望有人隨意拍照,或許不經意間拍到了不適合公諸於眾的景象,然後在社群媒體上一傳,有失公園的體面。而公園方面很有可能在沒有機會辯解之下就被誤會。這年頭流言猛於「虎」啊!

總之,我覺得禁絕手機是一件好事,更是好主意。現在在任何風景景區都可以見到只要在場的人幾乎無不人手一機搶各種位置、爭任何機會,一片混亂,更有一些網紅為了一張照片賠上性命的。我想這裡的國家公園不願意萬一因為這種事件出了名,對大家都不好。這是一個適當考量下的權宜之計。我佩服的是制定出來了,絕大多數的人都遵守,在這裡十一天、十九個遊獵之旅,沒見過有誰為了這個規定起衝突的。必需要為這兒的國家公園點一個讚!


湖濱五虎

早上 6:00 進入公園,在 6:30 左右我們就在一處湖邊找到一隻母虎帶領她的四隻幼虎在湖邊獵食、飲水、散步。這是一個非常難得一見的景象,因為通常一隻母虎生育兩隻幼虎,可是這一隻母虎一胎生育了四隻幼虎,非常難得。這是隻四歲名為 B2 的母虎,她帶領的幼虎還不滿一歲,可是體積上看著已經非常壯碩。如果只單獨見到幼虎,我們通常絕不會以為是「幼」虎。只有當母虎出現與幼虎同行的時候,我們才會發覺在體型上還是有相當差距的。

看上去體型已然非常壯碩,但卻不滿一年的幼虎。

幼虎的虎步雄姿。

一隻幼虎正叼著早餐進食,可以隱約看見另一隻幼虎在右邊虎視眈眈。

我們與虎群相隔一個湖,我估計距離約在三到四百公尺之間(1,000 到 1,300 feet),與我同行的人估計約五到六百公尺(1,600 to 2,000 feet),總之距離很遠。加上早晨缺乏充足光線,所以效果不是很好,差強人意。重點在於難得的四隻幼虎。很顯然地,牠們剛剛完成一場早晨的狩獵,在享受一頓豐富的狩獵結果。因為相隔太遠,我們無法猜測到底是獲得了什麼獵物,但是自牠們口中的食物來看,獵物必定不小。

三隻幼虎進食、飲水完畢後,在湖濱小憩。

當領頭的母虎出現的時候,立刻就可以看見幼虎的身型相形見拙。

順便來玩一個猜猜看。看看你能自以照片中找到幾隻老虎?答案公布在此文最後:

試試看能找到幾隻老虎?

答案是:

 

總共是四隻老虎。在照片上方偏右可以看到三隻耳朵,所以有兩隻。下方偏左有一隻,那隻的右邊又有一隻。所以總共四隻老虎在草叢裡。這樣比較之下是否可以了解追蹤獵取老虎有多困難了吧?


説實話,在這趟獵虎之行之前,我完全沒有想到會遇到「豹」。因為自始至終都沒有提及豹這個動物。直到當天下午的遊獵活動開始時,我們的法國導遊 Jess Reporter 告訴我們,在這個區域有可能遇到豹。即使是聽到提醒我也完全沒在意,因為印象裡豹可以説是比虎還要難找到的動物。如果虎都那麼難找了,遑論是豹,所以我完全沒放在心上。

叢林中第一眼遇到豹,時間: 6:08pm.

就在當天下午的遊獵活動已近尾聲,因為已經六點,依據規定我們必須要在 6:30 分之前準時到達園區門口,不然我們的當地導遊與駕駛很有可能受罰。可是就在 6:00 左右,突然我們的當地導遊接獲通知有豹子的蹤影,幾乎同時間我們的越野車就像炮彈般彈射而出。我因為坐在最後一排,死命地抓住前方座椅的安全桿來保持平衡,不然真的有被拋出車外的風險。就這樣在一段短時間的高速行駛之後,豹,出現了在我們眼前!當時的光線已經非常昏暗,我必須動用那隻自 DSLR 時代留下的 120-300mm f2.8 的鏡頭並且使用最大光圈 f2.8 才勉強獲得影像。

角度關係,只能抓到背影。

可是我們遇到的問題遠大於光線不足,那就是因為角度的關係,我們幾乎沒有任何可以獲取正面照的機會,只有偶爾在豹子行進當中回眸一眼的時候趕緊捕捉,也就是一剎那的時間。然後機會稍縱即逝,再也沒有第二次。不用説,這麼難得一見的動物,全車人都很激動,包括我們的當地導遊與駕駛,最後一張當豹沒入草叢中消失不見的時候已經是 6:24。也就是説當地導遊跟駕駛甘願冒著被園區責罰的風險陪我們陪到底了。我真的很感激他們兩位敬業的精神。為他們點贊!

稍縱即逝的唯一機會,豹哥總算回眸一眼,使得一切值得!時間: 6:20pm

 

這是豹哥沒入叢林中之前最後一景,時間:6:24pm。

藍目虎

這是隻名為 Nayantarra 的三歲雌虎,她的特點是有一對美麗的藍眼睛。當我們遇到她的時候,她正在午睡,我們的導遊 Jess 已經開始重點介紹強調述說她美麗的藍眼睛。雖然我聽到了「藍眼睛」,可是我從來也沒聽過有藍眼睛的老虎,心中充滿疑惑,眼見為實,我要自己親眼看到才算。

深邃的藍眼睛。

我們自下午三點就已經到達她午睡的地點,可是等到 4:30 她才醒來,又等了約十分鐘,她才自草叢中出來開始活動,我們也才有機會捕捉她的倩影。可是在我聚精會神地捕捉她的一行一動的時候,不論我怎麼看就是看不到她眼睛是藍色了。至今我也不明白為什麼。然後我一面盯著相機觀景器中的 Nayantarra,一面又聽到 Jess 在強調她的藍眼睛。我沒有反駁,因為我完全注目在觀景器裡的 Nayantarra,可是我心裡面卻想著:「 Jess,你是不是太累了?精神狀況不是太好?我怎麼就沒有看到藍眼睛?」甚至在當日晚餐時 Jess 也在述説 Nayantarra 的藍眼睛,我只是禮貌性的微笑,我不相信,因為我沒看到。

攝人心魂的藍眼睛。

直到兩個星期後回到家我正在做後製作業,然後 Nayantarra 的藍眼睛就躍然眼前,我簡直不敢相信,為什麼?為什麼在拍照的時候我一點都沒有感覺到這是藍色的眼睛?為什麼?可是毋庸置疑的那雙藍眼睛就在我面前的電腦螢幕上,是藍的那麼美麗、那麼漂亮、那麼深邃、那麼迷人!我不能不相信,立刻我簡訊 Jess 跟她述說我看到的藍眼睛,並且向她鄭重道歉,為了我懷疑她當時對於 Nayantarra 的述説。再度向專業導遊 Jess 致敬。

迷人的藍眼睛。

擬人化?擬獸化?

我特別挑出這兩張相出來,因為牠們的動作給我一種「共鳴」的感覺。第一張的老虎伸頸引領、昂首閉眼正享受著一天中夕陽西下前最後一縷映照在臉上的陽光,看看那滿臉的滿足感,我們人類不也是經常這樣嗎?

再看第二張猿猴閉眼昂首的樣子,就像是在感覺、享受輕風拂面、大地呼吸、自然脈動。我們常常用「擬人化」這個詞來形容動物的行動模擬人類,可是,在演化的歷史上,我們現代智人是遠年輕於這些古老的動物,由這兩張相的表現,我們是否在適當的情況下改用「擬獸化」來形容人類呢?

靈魂之舞

在追獵老虎的過程中經常會有機會遇到其它動物,這四張照片中如幽靈一般舞動的鷺鷥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我們經過一處湖泊,湖泊之中正好有一隻白鷺鷥。

因為當時時間仍早,早晨約八點半左右,陽光尚未普及此處,配著陽光不足的漆黑湖水造成的倒影,對比著幾乎純白的鷺鷥,當她欲振翅而飛時,就像幽靈一般在暗黑的背景下舞動,造成一幅幅絕美的影像。

因為白鷺鷥特有將近的純白顏色,如果按照相機內建曝光表的正常曝光指數在對應幾近全黑的背景下,鷺鷥本身必定曝光過度,所以我預先將曝光參數調低一又三分之二度,這樣鷺鷥本身才會得到適當曝光。當然,這樣一來背景部分就會變得更加漆黑,但是,這也正好襯托出強烈的黑白對比,而這也正是我所想要的結果。

我將快門速度調高至 1/2000 秒以便於凝結鷺鷥的動作,當然,這個時候感光度被逼高到 4000,這是經過計算後的取捨,也是一種妥協。好在的是現在相機的感光元件做得非常好,高感光度並不會造成太高的噪點,再加上後製作業的時候用軟體降噪,成像美麗、夢幻並帶有一絲幽靈的靈動。

 


尖銳的色彩對比

對比前文的白鷺鷥,這幾張名為「紫胸佛法僧」帶有強烈色彩的鳥可以説是一個相當強烈的對比。

首先,鷺鷥的作品可以説是幾乎黑白的對比,而這幾張自帶色彩的鳥與有陽光照射下融為一體的環境是完全不同的氛圍與調性。可以説是兩種全然不同的種類的作品。這隻自帶色彩的鳥在陽光照射下翩翩起舞,給予我們的感覺是陽光、朝氣、活力,就像是春風拂面,雀躍勁舞。

一種完全不同的體驗與感受。這就是部分原因使得我喜愛自然照相:不一樣的體驗、強烈的對比還有各種經驗。

後記:這隻鳥的英文名稱是「lilac-breasted Roller」,在網路上查找到的中文譯名是「紫胸佛法僧」。雖然網路上解釋了譯名的出處,但是我仍然希望能夠有更貼切的中文譯名。因為將一隻鳥命名為「佛法僧」實在予人莫名其妙的感覺。